在曲径通幽的智慧中,智者巧取捷径;在蜿蜒曲折的胸怀下,旅者广览群景。
——题记
阖上双眸,那通往家园的纽带便在眼前延展,它绕山而行,绿意盎然,恰似“曲径通幽”的画卷。夏日阳光难以穿透那浓密的叶幕,仅斑驳光影在脚下轻轻摇曳。这是一条悬挂于半山腰的纽带,县道的名声,它承载。在归家的旅途上,唯有此处,即便再困倦,我也愿端坐巴士,透过叶片的色泽,领略故乡四季的变迁,享受这份独特的感悟,因为四季的更替是如此鲜明。
故乡之地,多丘陵,地表崎岖,公路建设随山势蜿蜒,如龙蛇舞动,穿行于山间。后来,政府投资巨力,硬是在谷底开凿出一条平坦的新径,从家到学校的路由此缩短,变得直接而便捷。
然而,车行至此,却只见伤痕累累的山峦,新栽的树苗尚未能遮掩黄土之色。心中不免生出一丝失落。我好奇,在黄土高原的边缘,生态如此脆弱,为何还有人投资毁山填谷,只为缩短短短半小时的旅程。这样的算计,看似明了,实则似是而非,总有人选择以自然为代价,将曲折变直。
在物欲横流的二十一世纪,社会急功近利,无人愿做无谓之举,时间变得尤为珍贵。因此,无人甘心将光阴虚掷于路途,哪怕只是半小时的差距。
既然存在,必有其合理之处。跨入新千年,工业社会飞速发展,科技拓宽了人类视野,社会的快速进步带来了物质的泛滥与精神的缺失。公路的直线化,不过是物质主义社会的一缕缩影。
从青藏高原的拉丹冬峰至长江的入海口,长江蜿蜒流过十一省,其形如V融W,荆江段的曲折有如回肠。弯曲,是自然的姿态,也是一种从容之美。直线虽有力、刚强,却总显得过于僵硬、刻板。
道路亦然。
在生活中,鲜有人愿意绕弯而行。扩展至人生,亦少有人愿意走弯路。父母常因怕孩子迷失而牵绊其脚步,然而,弯路非绝路,人生之路未必一帆风顺。年轻时多经弯道,多历磨难,便也多得风景。犹如自然中的一草一木,弯是其最自在的状态。与其传授生活经验,规避风险,不如放手让我们亲身体验恐惧与挫折。毕竟,直行者未必智,绕弯者未必愚。在这个社会中,众人皆寻捷径,鲜有人愿走曲折小径。然而,众口一词之事未必合理,反之,众人皆非之事也未必错误。
多行弯路,多赏风景,那些少有人走的路,往往才藏有最宝贵的财富。